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jinlinglq的博客

不为别的,就是想把生活点滴记录下来……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黎里印象:婚俗  

2013-03-19 23:24:31|  分类: 旅行杂记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去年3月份,我去平望镇参加了外甥的婚礼。一年以后,我又来到距离平望镇二十分钟车程的黎里镇,参加外甥女的婚礼。

去年我看到的是新娘进门的全过程。而这次,则能看到新郎官是如何迎娶新娘的。

按理说,同样属于吴江区,平望镇与黎里镇的婚俗应该是一样的。但是我知道,即使相聚不远的两个镇子,民风民俗还是有一些小小的不同的。至于有哪些不同,我会以我所看到的加以说明。

民俗是根生于民间之中的,即使是赶新潮的年轻人,也要严格按照当地的习俗办婚事(除非你要隐婚或是低调)。

我多次参加过在吴江的红白喜事,看到繁琐的过程,曾经问过二堂姐:“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规矩的?”二堂姐的意思是,不用你去了解,到时候自然有人会来告诉你。

去年我参加外甥的婚礼时,在他家里看到过一只古董级的木质食盒,里面放置一些桂圆、开心果、糕点等等小食品。31日下午,我一进入二堂姐的家,就看见客厅的方桌上也放置了这样的一只老古董。不同的是,这只木质食盒内是九只瓷质小碟子。我在南京民俗博物馆看到过的类似的展品,博物馆给出的名称是“九子碟”。

二堂姐告诉我,这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。看来,摆放九子碟食盒也是吴江的习俗之一。

趁着九子碟还没有摆放食品,我赶紧拍摄了几张照片。
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民俗古董:九子碟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盖上盒盖的样子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南京民俗博物馆内的九子碟展品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去年拍摄的外甥家的全木质九子碟

次日就是结婚的正日子。32日是农历正月二十一,除了是个周六,也没有啥特殊的含义。之所以选择这一天,也是新娘自己定的。我问她为啥要定到这一天,她说也就是看了日历上适宜婚嫁。看来,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日子没有特别的要求。也是的,如今要到好一点的饭店举办婚礼,往往是店方给你选日子。

早上,堂嫂雇了一辆电动三轮车,带来了几大袋子的糕点。我们一起跑去搬运:嗬,分量真不轻!这些糕点呈暗红色,据说是用糯米和红糖制作的。糕点八层一摞,每层有十六小块,每块上面印着红双喜。
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红糖糯米制作的糕点

屋子的一角还有几笼屉的糕点。这种糕点是白色的,上面有一红点。每只糕点下还衬有一片粽叶。我开始以为糕点内会有糖心包裹着,不料里面竟然是肉馅的。
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肉馅芯的糕点

这些糕点将要分出一些给新郎带走。

一大早就有专业人员上门为新娘化妆,我们一干“闲人”十点半就去附近的小饭店吃饭,接下来就是等候新郎上门迎亲。

我记得南京迎接新娘好像不能超过中午某个时辰。在黎里似乎没有这种规矩。新郎家同样也在黎里镇,定下出发的时间是中午十二点零八分。我焦急地不时看着手表,大堂姐夫说,不会准时的。果然,十二点二十都过去了,新郎的车队还是没有出发。听对方传来的消息,新郎的老爸今天十分开心,此时还在饭桌上喝酒呢!老公公甚至还笑说:“不急,不急,反正儿媳妇已经娶到手了!”去年我就知道,这位老公公对于我的这位外甥女满意极了。
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
屋内的准备   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
 屋外的弹药齐备

大约十二点五十二分,迎亲的车队终于来到了。

与平望镇的婚俗一样,迎亲的队伍中也有人端着木质托盘,里面盛着一对鲤鱼和猪蹄髈。队伍中间有人拎着大红包袱,还有一只铜脚炉。队伍的后面有人扛着两根带根须的甘蔗。与平望镇不同的是,多了一个人扛着两根长竹竿(也带有根须)。甘蔗与竹竿寓意婚后的生活节节甜、节节高。

甘蔗与长竹竿都是有根的,分别用红塑料袋包着。我猜想,大概是节节高节节甜的的意思吧。甘蔗与竹竿都有根,应该是有婚后生活充满生机的含义吧。
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迎亲的队伍之一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最后是甘蔗和竹竿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前面是捧着的猪蹄膀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一对鲤鱼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带来的礼品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竹竿和甘蔗最后压阵

昨天就听说新郎换了960元的零钱包红包。这就是迎亲时必备的买路钱。其实,迎亲的队伍在去新娘家的路上并没有大的阻拦。相反,在“冲出”重=围之后,队伍还略微休整了一下,似乎是要等候更多拦门人的集结。
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第一道难关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冲出后稍作休息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第二道难关
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开火!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楼上严阵以待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又是一道难关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攻坚战打响了

新郎进入二堂姐的家门时,并没有马上上楼迎接佳人,而是在客厅的方桌前坐下,喝一杯茶,吃一碗丈母娘亲手煮的有两只鸡蛋的甜羹。这样的安排非常人性化,因为,稍作休息后,迎接新郎的是更加艰巨的攻=坚=战——甚至新娘都在给他出难题:“我的一只鞋子藏在哪里了?找出来啊!”
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攻入堡垒,恢复体力,迎接更大的挑战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来自丈母娘的祝福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终于大获全胜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小宝宝手中的战=利=品

楼上聚满了制造热闹以及观赏热闹的人,笑啊叫啊的,响声一片。楼下倒是相对平静,胸别一朵红花的二堂姐端坐在一张椅子上,双手端在胸前,笑眯眯的听着楼上的动静。我随即抓拍了一张照片。

最忙碌的人其实正是我。我拍摄了迎亲队伍的到来,再拍摄队伍的结尾。然后跑到队伍的前面拍摄拦门的过程。又从侧门进入到院中,拍摄正门进攻的阵势,最后转战到二楼的闺房。辛苦的回报就是大堂姐分给我一个她得到的小红包。

经过奋战,新郎终于抱=得美=人归。新郎新娘手牵着手步出房门,新郎抱=起新娘,从红地毯上摆着的铜脚炉上跨过。
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跨越铜脚炉

先前迎亲队伍带来的物品分别留下了一半,另一半悉数带回。

木质托盘中的鲤鱼和猪蹄髈原本没有撒上什么,送到女方家后,女方家的亲属要在男方将要带回去的两只托盘中撒上糯米和红豆。去年在平望,倒是男方家事先就要撒上糯米和红豆的。莫非这也是一个小小的差异?
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带回男方家的一半礼品
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在男方家拍摄的礼品(放了一把万年青)
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新人进入汽车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竹竿和甘蔗原来是这样带走的O(∩_∩)O哈!

看一个地方的习俗还真有意思。其实,细想想看,这些习俗中包含有许多种寓意,即使有所差别,代表着的还是最朴实的愿望。

祝福一对新人生活节节高,日子节节甜!
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婚礼上的甜点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婚礼上的鲜花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我们是老朋友了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婚礼全景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新人新房之一
黎里印象:婚俗 - jinlinglq - jinlinglq的博客
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31)| 评论(1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